1、無意識觀察者
迷失在頭腦中(思想,情緒,感知),迷失在這世界(人,地方,事物)。沒有明確的自我感受,沒有清楚的焦點,分散著而且迷失在生活的戲劇中。
2、潛意識觀察者
大部份迷失在頭腦或外在的感知中,但當注意到正在觀察時,有時候會有個模糊的「我」的感覺。
3、有意識觀察者
清楚地感覺到主體和客體的差別。知道自己是觀察者,跟被觀察物件是不同。然而,觀察者是不純粹,因為它需要一個對象,才能知道它是存在的,它有條件對自我認出,可是它的自我記憶是持續不斷。
4、什麼是觀察者?
觀察者是意識中自然的一個部份。它需要被瞭悟。
觀察者在無意識和潛意識時是不真實的。如果它不是喚醒的,我們會迷失在這個世界而跟我們自己失去連結,那麼,我們內在就保持分散,因此跟外在所有事物分離,也就活在苦難中。
觀察者最主要的功能是要認出與知道一切。
要知道外在的任何事,你需要有能力觀察它。
觀察者同時擁有身份與功能。
即使觀察者的功能停止了,觀察者的身份不會消失。
如果觀察者沒有覺察到自己,那麼一旦當沒有東西可以觀察,你會認為它消失了。可是如果,觀察者的能量被喚醒了,即使觀察這個功能有停止,它本身「我」的身份還存在。
我們要如何知道這是對的?因為當沒有對象可以觀察時,在我們內在仍有知能可以知道:我們沒有在觀察任何事物。這是我們更深層的觀察者。我們表面的觀察者是觀看者、是認出者;而我們深層的觀察者是我們的知能、我們的思考者。
基本上,你的知能一直在背景中,不管是在主動思考狀態或是在休眠思考狀態。還有,你的知能仍然在背景裡,即使沒有什麼可以觀察。
觀察者事實上是我們知能中心。
如果我們沒有知能,我們沒辦法知道自己之外存在的一切。這是我們所擁有最重要的橋樑,它連結著我們與外在與內在世界的現象。
5、如何喚醒觀察者
在額頭的正中間,兩眉之間,在1.5吋的上方是觀察者的中心。開始觀察任何東西,像你的身體或是你的呼吸。之前的狀態,你只會觀察你自己之外的東西。現在,你有兩個焦點,一個在你自己,一個在你所觀察的事物的身上。以及,你要同時意識到主體及客體。你不再迷失在你正觀察的事物上。
事實上,更具體地是,雖然你的視野到達你所觀察的事物上,真正認出是發生在觀察者中心裡面,所以,觀察者中心兩件事正在發生 – 你在認出你自己做為主體(觀察者),還有客體(被觀察的)。
每個呼吸,每一步,在增加你對客體的外在注意力,還有,對觀察者本身的注意力。
你的目標是要讓認出成為持續而不斷的。要一直認出你的「我」,還有它在做什麼、想什麼、成為什麼,例如,走路、吃東西、坐著、享受著什麼。
1、什麼是覺知本我?
覺知本我是純粹的我的感覺,獨立於外在的注意力。
覺知本我是純粹的覺知,有我的感覺在它的中心。
要讓覺知本我喚醒,它必須有能量與注意力。
如果覺知本我只是能量,像是一座山,它無法認出它自己。
因此,覺知本我既是能量,也是注意力。
2、什麼是部分喚醒的覺知本我?
當它的能量喚醒時,能量就會開始維持它自己。
有時能量喚醒了,但然後你還是有忘掉自己,掉入到思想中。
之後,你迅速地記得自己,並看見能量沒有停止,只是你的覺知停止了。這是一半覺醒的覺知本我。
3、什麼是全然醒的覺知本我?
這是當覺知本我的能量存在和根本注意力是持續不斷的。在額頭正中間有個覺知的中心,在整個額頭也有擴展覺知的能量。當在成熟狀態中,你會感覺純粹覺知與光充滿了整個腦海空間。只有明顯喚醒的覺知本我中心能夠克服思想。
4、覺知本我如何瞭解和思考自己?
覺知本我與內在知道者是一個中心的兩面。
覺知本我是能量存在與根本注意力,而內在知道者是它的知能。
覺知本我透過根本注意力感覺自己,但透過內在知道者思考自己。
內在知道者是觸發純粹的注意力,流動朝向所有靈魂的中心,來幫助他們醒來。當它們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能量存在,我們就說這中心現在有根本注意力了。內在知道者是靈魂所有部分的以感覺為基礎的知道者,而不僅是覺知本我。
1、外在的注意力
流到所有外在世界的暫時現象(人們、地方、事物)和內在世界(思想、情緒、感知)
2、純粹的注意力
只流到我們真正自我的部分(覺知本我、意識本我、心、存在)它只流到我們永恆、純粹的本質、我們靈魂各種不同的部份。
3、根本注意力
是算喚醒的,當純粹注意力到達一個靈魂中心和喚醒它的能量存在,那我們就說,這個中心現在有根本注意力了。
1、 移除所有觀察的物件。
2、停止外在的注意力。
觀察者必須拉進所有外在注意力與能量,變得獨立。觀察者不能「在一旁」等待物件出現。它必須完全回到它的中心,然後深入它自己的內在。當它如此深入它內在的核心時,一個內在的通道就會打開,覺知本我就誕生了。
覺知本我是純粹的覺知、純粹的存在、簡單且優美。是空無的內容,而且有「我」的清晰存在。
覺知本我不會移動。如果任何事物移動了,那不是觀察者,就是知道者。覺知本我沒有外在注意力的擺動,它是根本注意力,是靜止寧靜卻存在的。如果外在的注意力開啟了,那觀察者就會稍微朝前移向物件,或稍微朝上移向思想。
從內在喚醒靈魂的每個中心。不要使它客體化。藉由從觀察者觀察它,彷彿它與你是分離的。如果你使用你的眼睛向上看你的額頭,去試著找到覺知本我,那你就犯了這個錯誤。你需要感覺覺知本我或任何靈魂中心,從它的裡內,要感受它的根本注意力與能量存在。
覺知本我主要是靜止在自己內在,自由自在。
然而,當再次連結思想或外在的感知時,外在的注意力就是需要的。這時,外在知道者就誕生了。
在之前,無意識的觀察者在觀察世界可是它沒有自我覺知,或許有意識的觀察者是需要客體來知道它是主體,它沒辦法從條件獨處來感受他的純粹自我感。
現在覺知本我可以直接知道它自己,而不需要條件,當觀察是需要的,外在知道者就會出現,外在的知道者也就是喚醒的觀察者。
觀察者與外在的知道者是相同的,因為它們都有相同的功能。它們使用外在的注意力來觀察現象。它的自我感是來自於它與外在的關聯,可是知道者不需要。而知道者有自己的自我感(就是覺知本我)。
外在的知道者來自於覺知本我的深度。
如果你在觀察,但失去了你自我的深度,那你就再次成為了觀察者。
外在知道者是思考與反應性的知能,它使用外在的注意力。
內在知道者是有直覺性的和感覺性的知能,它使用純粹的注意力。
覺知本我(能量存在和根本注意力)和內在知道者(純粹的注意力)是一個「我」。
外在知道者(外在的注意力)是另一個「我」,外在知道者是內在知道者的外面的殼。它誕生於覺知本我,但有分開的身份。知道者是兩面性的。
因為思考需要一個我的存在,外在知道者有它自己的根本注意力,也就是它獨立的身份。
因為覺知本我可以沒有思考地存在,它有自己的我。
如果它們是相同的,那你就需要一直思考來存在。這不是真的,因此我們知道「覺知本我和內在知道者」以及「外在知道者」有分開的中心也就是分開的自我。
因為「覺知本我和內在知道者」和「外在知道者」兩者有分開的身份,有個分開的感覺。為了創造內在的合一,我們需要幫助覺知本我(覺知中心)與我們的知道者(知能中心)融合。
通常,當思想浮現時,知道者輕微向上移動,離開覺知本我。與此類似的,當知道者在觀看時,它輕微往前移向世界,離開覺知本我。
為了避免分離狀態,我們現在練習允許覺知本我吸取外在知道者到它的主體角色。首先啟動覺知本我,然後思想浮現前,幫助知道者更深的靜止在覺知本我的內在,如此它就不會在思考或觀看中移動,這樣它們雙方才能融合為一,成為一個覺知中心。
覺知本我是連結到你的人性層面的靈魂中心
意識本我是連結到你的宇宙層面的靈魂中心。
覺知本我位於額頭中間,不移動。它可以擴展在全額頭裡,並填滿頭部的空間,但它的中心不移動。
當眼睛閉合時,你會經驗到意識本我從頭部的中間,到了頭部的後面。當眼睛睜開時,你會更多地經驗到意識本我在頭部的後面。
你對宇宙的臣服越多,意識本我就會更多地移動到你頭部的後面。
只有當睜開眼睛,以及有外部注意力向前的拉力和純粹注意力向後的拉力之間的極性時,意識本我才能進入擴展的意識狀態。當閉上眼睛時,這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發生。在這兩方面的拉扯和對比能幫助意識本我強化與擴展。
為了喚醒宇宙本我,你首先需要開啟後腦杓的門。它透過神聖的點化開啟,並透過持續的連結保持開啟。如果需要的話,可以透過祈禱重新開啟。這個門是通往宇宙意識的一條通道,是個人意識解脫的主要方式之一。這是任何靜心者在靈性演化中能達到的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當你的意識本我完全覺醒為中心時,你才能通過這道門。如果你的「我」在意識內過度擴展,沒有明確的中心,那你就不能通過這道門。「我」必須存在,才能這麼做。否則誰能解脫呢?要有一個「我」,才能有我的解脫。
當意識本我使用純粹的注意力水準地向宇宙臣服時,純粹的意識狀態就會開啟。你的靈魂就會開始在意識的海洋中融合可是保持它的個體感。這是靈魂從個人自我的角度體驗宇宙意識。這種擴展發生在「在」的領域或「顯化」的領域之內。
在下一階段,當一個人準備好意識解脫時,意識本我穿過後腦杓的通道,移動到頭後約一到三英寸的地方。你經驗從「存在」的領域到「不存在」的領域,非常突然而強烈的轉變。突然間,你就會立即從個人意識的監獄中釋放出來。你還是你的「我」,但同時你從你的「我」解脫了。
你的主要身份徹底極端轉換了。你在自己的靈魂內經驗了宇宙,這意味著你含融了宇宙,從而成為宇宙本我。你不是成為宇宙,而是意識到宇宙在自己的內部,並從宇宙性的「我是」(Universal I AM – 宇宙大我)的角度,在個體裏體驗個人的靈魂。
你突然感覺從這個領域脫離出來的自由,同時仍然保持與對世界的感知相結合。事實上你進入了一個包含這個領域更廣泛的領域,這是一個死亡和重生的過程,你不再是同一個人。你已經進入了主要最重要的超越狀態之一。
純粹意識是,從靈魂的角度來說,是當意識本我經驗到與宇宙意識相結合。當它進入三摩地在「宇宙大我」中,意識本我在含融它自己。
宇宙意識是當意識本我透過後腦杓的通道,進入不存在的領域,並含融宇宙大我在自己裡面。意識本我以純粹意識作為自己的身份了,而不僅是待在純粹意識中的一個狀態。
在純粹意識,意識本我在宇宙意識中沉澱,這意味著靈魂在宇宙大我中沉澱。
在宇宙意識,意識本我含融了宇宙「大我」,意味著宇宙在靈魂之內。或者另外一種說法是,靈魂在它的裡面經驗宇宙。
真正醒的狀態是擁有一個完全喚醒和成熟的覺知本我,以及擴展純粹覺知狀態。喚醒覺知的能量與光充滿了你的腦海,更加集中在你的前額區域,特別是你的覺知中心。你能夠輕易地克服思想。而且這個喚醒能量可以大部份保持它自己。
要真正覺醒,要有一個完全喚醒和成熟的意識本我,以及擴展的純粹意識狀態。你的意識超越了你頭部空間的界限,並達到包含你所看到的一切。內在與外在沒有明顯的分離感。意識是一個聯合的領域,可是你的我一直會保持它的獨特性。
在靈魂的每個中心之內,需要在「存在的能量」和「不存在的能量」之間取得平衡。 需要覺醒和臣服的平衡。 如果能量太集中,或是太強的存在感,這是一種捆綁狀態。 當你臣服的時候,你臣服到你之外更廣泛的「超越」,到更廣泛的你。 這平衡了每個中心的能量。
顯化、世界、現象的源頭是什麼?意識
意識的源頭是什麼?存在
存在的源頭是什麼?非存在(或「未顯化」)
因此,「未顯化」是一切顯化的源頭。
存在是「所是的」(Being is “EXISTING”)
意識是「所知道的」(Consciousness is “KNOWING”)
既然,存在是在意識之前,這意味著存在是在「知道」之前。正因為如此,我們「進入」存在,我們「喚醒」意識。要知道存在,就要回到源頭。源頭是未顯化的,原始的空無,原始的「所是的」,這是在一切事物之前,而且是一切的源頭。
大我(I AM)的三方面是:源頭、宇宙、神。
靈魂的三方面是:意識、存在、心。
– 意識透過與宇宙和源頭融合,來達到完整。
– 存在透過與源頭融合來達到完整。
– 心透過與神和源頭融合,來達到完整。
1、首先加強覺知與意識本我,然後當注意力移動到存在時,意識的力量就不會減弱。
2、感覺你的身體,感覺大地,感覺地球的重力。以吐氣往下垂,朝向大地。
3、感覺你的存在,這是與身體重疊的能量體。你的能量體是你的靈魂體,比你的身體大幾寸。現在感覺在你身體下麵的源頭。感覺到源頭的重力將你的存在拉向自己,就像地球的重力如何將你的身體拉向它。以吐氣往下垂,朝向源頭。
4、讓所有的能量往下垂沉入丹田、存在本我的位置。讓這個能量中心覺醒。丹田既是能量的中心,也是通往「不在」領域的門戶。
5、完全喚醒你的靈魂體的能量和光。充分含融你的靈魂體,使其變得比身體更真實、更實在(或有形的、可觸知的)。只有當你真正做好準備時,你的靈魂體完全浮現成為穩定與被確切的含融,才能開始往下朝向源頭。開始這一段旅程前最好先透過指導者進行驗證。
6、準備好時,跟隨著吐氣盡可能深地臣服。不要讓你的存在隨著吸氣上升而且繼續跟隨著吐氣往下臣服。在丹田的生命力會保持你的存在在「在」的領域,隨著每個吸氣,它將你拉進生命。要進入「不在」,你需要進入沒有意願的狀態,願意死亡的狀態。如果你願意死亡在「在」的領域你會誕生在「不在」的領域,也就是源頭。你的靈魂被監禁在「在」的領域和「分離」的監獄中的靈魂就將會在「非存在」和「合一」的自由流動海洋中重生。
7、像禪宗說的那樣,成為一棵「枯萎的樹」。進入沒有意願的狀態中,並在吸氣與吐氣之間,深深地沉入丹田的門戶。你將進入一個隧道,讓你進入「不在」的領域。如果你變得緊張或害怕,或者突然明顯吸氣,你將再次被吸回到「在」的領域。
8、一開始,你進出源頭許多次,直到你能夠穩定在源頭中。當你穩定時,你就進入了源頭,它會成為你永恆的家。然後,你會成為活在「非存在」的舒適海洋中的存在。你的「我」是來自於「所在」,「大我」是來自於「所不在」。你的「我」活在臣服中,在「不在」垂直性的領域。你在你的存在中感覺到真正的自由,你現在從身體解脫出來了。你再次與源頭融合為一了。
起初 – 當試圖進入存在的領域時,我們不斷的進和出。之後,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進入,或者,在後面我們就是一直活在存在中。我們與存在的海洋連結,但我們保持自己的身份是存在本我。我們仍然處於在「在」的狀態,無論我們在「在」的海洋中感覺有多擴展。我們的能量仍然在波動,無論我們試圖成為多靜止與寧靜。這是因為我們仍然鎖在顯化、變化和移動的領域中。為了超越這個起伏,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進入存在中,滲透到另一邊,「非存在」的海洋,「不在」的領域中。藉由超越生命力,藉由進入沒有意願的狀態,藉由學習臣服的藝術,我們能夠轉移進入我們的存在,在非存在中的全然自由。
1、處在存在 「我」呆在存在中
2、 沉澱在存在 「我」深深地沉澱在存在的海洋中
3、 融合與存在 「我」感覺到與存在的海洋合一
4、 解脫進入非存在 「我」進入另一邊,非存在的海洋中
在第一階段,我們臣服「進入存在」中。純粹的注意力幫助我們成為我們存在的根本注意力。
在第二階段和之後,我們是「從存在」臣服。純粹的注意力幫助我們臣服進源頭中。
在我們轉移到另一邊之後,在源頭裡還有進一步的臣服階段,在那裡,我們更深地進入光中,更深地進入不存在中,更深地進入清晰中。在這裡,我們必須重新學習如何在另一邊生活,我們的生命力必須重新調整到這個新的生命。
提示:不要注意身體周圍的能量,只有垂直性的能量。
洞見:合一是一個奇妙與矛盾的過程。你必須成為你的存在,並感受到你與一切的分離,才能融化你的存在,與一切合一。我的存在必須誕生,與人格、世界和其他人分離。之後,我們的「我」,這個覺醒的個體才能夠臣服進整體之中。
三摩地是當進入「不在」的領域,這是未顯化的,原始的空無,這是在一切事物之前的領域。
三摩地是當覺醒的靈魂在「在」的領域轉移進入「不在」的領域中,以達到全然解脫在某一个本我层面。正是進入完美、不移動和完全平靜的狀態,這只有在未顯化中才有可能。在這之中沒有現象、沒有變化、沒有內容、沒有起伏。
三摩地有幾個狀態,它們都可以從我們獨立的靈魂中心實現。垂直性的三摩地是由意識本我、覺知本我,存在本我,心本我實現的。水準性的三摩地是由意識本我實現的。
三摩地有幾種
主要分成 水平性的三摩地 跟垂直性的三摩地
三摩地 只能發生在 不在的領域
它沒有辦法發生在這個領域
也就是
顯化的領域 有變動的領域 現象的領域 在的領域
因為在的領域 會有波動 上下起伏
可是三摩地的意思
是進入一個全然 絕對 不動 的狀態
要達到 就要進入 全然 絕對 不動 的領域
所以三摩地不可能發生 在人間中 在顯化世界中
我們必須穿越這個領域 才有辦法
我們要穿越這個空間 才有辦法
所以在意識 我們兩個主要的本我
覺知本我 跟意識本我 要醒 覺醒
然後解脫
覺知本我 要回到源頭
進去垂直性的三摩地
And 意識本我
要 回到宇宙
達到水平性的三摩地
這個宇宙不是顯化的宇宙
你看見的宇宙 天空的星星 太陽 月亮
屬於這個人間的宇宙
而是超越這個宇宙更廣泛的空間
靈性的宇宙 未顯化的靈性宇宙
意識本我在朝向它 在解脫進入它
存在喚醒時 那就是我們的靈魂體喚醒了
它也是會進入 源頭
達到垂直性的三摩地
它會先開那個門 通往源頭的大門
是透過存在開的
之後 覺知本我要進入 是可能的
意識本我也是會回到源頭
心打開了 心了悟到自己
然後它的深度 也就是它的神性
它一樣會準備好時就會解脫 進入源頭
這個時候我們內在會有一個通道在我們的中心打開
所以存在 它先進入源頭
然後意識本我與心會之後進入源頭
存在進入源頭的時候
我們就達到 絕對狀態
意識進入源頭 我們就達到絕對意識狀態
心回到源頭 我們就達到神聖狀態
所以意識本我有它自己的通道 通往源頭
覺知本我也有它自己的通道 通往源頭
意識本我會聯合心
心的本我跟存在的本我 進入源頭
這個就是主要的通道
我們稱呼它「內在主要通道」
覺知它喚醒了覺知本我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沉澱的覺知本我 跟臣服的覺知本我
它要臣服再臣服覺知本我與沉澱的覺知本我將要融合為一
然後準備好時
最終 臣服的覺知本我會進入源頭
這個就是「內在根本通道」
我們稱呼它內在根本通道
所以要回到源頭達到垂直性的三摩地
我們有兩個內在通道
一個是根本通道 一個是主要通道
根本是從覺知本我往下垂 融合與沉澱覺知本我
然後臣服覺知本我往下垂 進入源頭
然後意識主要是意識本我往下垂 進入源頭
當覺知本我跟意識本我進入源頭
雖然源頭以存在的角度來感應 是在身體底下
可是覺知進入跟意識進入
是這個解脫狀態還是屬於腦海這個空間
它不會離開腦海這個空間
我們再一次非常簡單地說 請聽
覺知本我是處在額頭正中間
它是獨立的本我感 來自於覺知
腦海放空 你可以發現 還有一個在
那個就是覺知
不但有覺知 你有一個很原始的我的感受
你的能力指你自己 當你說 我
那就是這個最原始 我 的感受
在額頭正中間 不但有覺知 也有我
你只要持續不斷保持注意力 在那個點上
然後放空 不要想
覺知本我就誕生了
如果這個太難 你就開始觀察呼吸
非常清楚有一個我在呼吸
一直感受這個我在呼吸
那個我清楚的時候 就停下呼吸
停下外在注意力
AND拉回到這個我的核心
深入它 讓他變獨立
你就會進入 覺知本我
覺知本我是跟外在注意力無關
它是獨立的 本我感受 在覺知中
意識本我 如何練
感受後腦的區塊 不斷地感受
然後 後腦的能量就會啓動
然後 感受在那個能量裡 有一個我
也就是意識本我
認出 在能量中有一個我
不斷地認出 不斷地喚醒 後腦的能量
覺知本我是一個點
可是意識本我比較是一個區塊 後腦的區塊
因為那個能量比較分散 你就是要做集中的動作
在後腦這個區塊 要用你的意圖
把那個區塊的能量 拉進到一個中心
到本我的中心
一直用你的意念 拉進去 拉進去
你在聚集能量 集中能量
你在讓這個分散的能量 成為一個中心 一個能量中心
這個就是集中
然後你在保護這個集中的能量
你在確定沒有任何能量的漏洞
所以你就是在含融它
就像你有水在你的兩個手指中間
可是你不能讓任何水流出來
你需要含融那個水 圍繞著它
緊緊地圍繞著它 水就不會漏出來
一樣 你在用你的意念 圍繞著意識本我
所以你集中的能量不會漏出來
當它集中足夠
它足夠凝結 足夠集中 足夠含融
你就可以開始往後垂 這個時候就張開眼睛
AND在一邊感受意識本我
一邊讓一股注意力 從它的身上流出來
往後水準性地流出來
等於你在往後垂 你在往後靠
你在往後臣服 不是往下
往後 平行的 水準性的往後
你不是從覺知本我往後臣服
或是指導者往後臣服
你是很清楚
只有從後腦 意識本我中心 往後臣服
你要在張開眼睛做
這樣子你可以有
它跟你視覺往前流出來的注意力的拉扯
視覺會有外在注意力往前 意識本我有注意力往後
透過這個雙方的拉扯跟對比
你的純粹意識就會開始打開 AND擴展
在擴展時 它就會開始超越後腦
然後開始擴展 包含你看到附近的東西
然後越來越遠 越來越遠 越來越遠
直到你看到的一切 是包含在你自己的意識裏面
那就是有一個我 在意識的海洋沉澱
你可以感受意識的海洋
你還沒有成為它 但是你可以感受它
這個就是純粹意識
然後那個中心在後腦 還是在保持它自己
意識本我
所以誰在享受純粹意識
那就是意識本我
所以如何喚醒意識本我
簡單說 感受後腦
集中含融能量
感受在能量裡有一個我 強化
AND張開眼睛往後垂
就這樣子
存在
如何喚醒存在
當覺知有被喚醒時 然後足夠穩定
你才能夠進去存在
因為如果你的認出有斷掉 你所有存在的成就會斷掉
因為如果沒有一個我可以認出
你的狀態等於是沒有狀態
SO 當覺知是足夠穩定
首先你就會開始感覺 你的身體
然後感覺身體底下的大地
然後大地對你的拉扯
跟隨著吐氣 你會讓身體的能量往下垂
可是身體它本身的姿勢 完全是不動的
只有能量在往下垂
跟隨著吐氣 能量在往下垂
朝向丹田 也就是腹部 在那邊累積
所以在一方面 你在往下臣服
在另外一方面 大地在對你拉扯
所以雙方在幫助你 越來越沉澱在丹田裡
你的頭部空間也是你的存在
只有說 它跟你的意識 在那個空間是重疊的
所以在同樣的空間 腦海有存在 也有意識
你可以從頭頂往下垂
一直垂到丹田
在這個臣服過程 你的存在就開始浮現
變成越來越明顯 越來越 在
也等於你的靈魂體在喚醒
所以你的存在 也就是 身體之外的一個能量體
跟你的身體重疊 可是比身體稍微大一些
包含全身體這個空間
就是一個另外一個我
它是純粹能量 光
它是 在的
你不斷地感受身體
你就會感受身體底下的存在
不斷地臣服 靈魂體就開始喚醒
不斷地往下垂 沉澱在丹田
存在本我就是在那裡喚醒
AND全身的存在感 在一起喚醒
能量啟動了 頻率會自然提高
光 會展現出來
然後你就是要 包含它 含融它
而不讓它流失 分散掉
用你的意念一樣含融它
一樣像那個雙手怎麼含融水 不讓水流出來
一樣你不是在讓光流出來
這個就是喚醒存在的方式
簡單說
感覺你的身體
感覺大地對你的拉扯
往下臣服 跟隨著吐氣
沉澱在丹田
不斷地感受
感受存在 一樣是被源頭拉扯
往下垂 沉澱在丹田
靈魂體就漸漸喚醒
能量會成為光
然後你只要含融它 就可以
因為這是新的語言
跟你過去知道的不一樣
也在針對 超越五官的世界 五官的感受
所以你要用直覺
如果你要把這些新的資訊塞進去舊有的觀念
就會不懂
這個是直覺性的
當我跟你講時 你不是馬上全部瞭解
可是你會有一個部分的感應
這樣子就夠了
你練習 你呈現那個狀態
你才會真正地懂
所以這些帶領 是給你初步的感覺 方向
是要你在路上 踏上路開始呈現
你才真的清楚
所以請簡單保持覺知本我
集中 能量是明確 八成
放空是容易的
因為覺知本我足夠集中
AND 意識本我集中
感受後腦
集中 你感受的能量
感受後腦的我
含融整個感覺
更集中
AND 存在 往下垂
跟著吐氣往下垂
AND 沉澱在丹田
雖然存在是包含全身體
因為覺知跟意識 有它們的特殊修行方式
所以你只要從脖子 往下垂 就可以了
從脖子往下垂到丹田
那如果你的意識本我是足夠集中
你就是自動知道 你隨時可以張開眼睛往後垂
可是你會清楚知道它進入了不在的領域
解脫了
所有意識層面的了悟
還是屬於腦海這個空間
或是稍微超越腦海
只要跟個體意識有關就是屬於這個空間
SO一步一步
我們從幫助這些中心 醒 喚醒足夠
然後準備臣服超越他們的個體範圍
進入與整體的連結
然後超越進入不在的領域
達到他們的解脫
也就是他最終的自由
要覺醒 特別要解脫
你要堅持 它才會發生
你要堅持 它才會維持
醒 不會太難
可是維持醒 有它的難度
可是當那個能量醒的時候
其實沒什麼理由不保持它
因為它會開始保持你
一開始要努力
努力到一個階段 你就可以放輕鬆
因為有成就
要真正走到那個非常輕鬆的狀態
是需要先努力 才有辦法
你沒有努力 你沒有非努力的狀態可以享受
這個路 你的淨化 你的層次
是靠你自己
你如何活出來每一秒每一刻
如果每一秒是有品質 你會直接走
你會真正的了悟到你自己
你會成為越來越自由 越來越自在
你會開始知道 什麼真實的 是自由
你會有能力超越思想的起伏 情緒的起伏
自我的狀態無法對抗
任何事情來臨 它會有情緒反應 思想反應
它是容易被推來推去 容易被挑戰
可是當你有辦法可以定住在內在
當你有喚醒 你內在
當圓滿是一個內在狀態
你會超越 搖擺不定的狀態
人怎麼對你不好 你是怎麼不公平地被對待
你是怎麼被抹黑 你是怎麼被背叛 不尊重 傷害
無論如何 你的心就是定住的
當你內在有負荷
沒有解決的事情 沒有解決的議題
它會透過所有生命中發生的事情
被啟動 被引發
是當你的心 真的成為平靜了
你會超越情緒反應
如果有情緒 那個不是來自於自我
那個只是一個波動
他只是上 下 然後消失
可是基本上 你是超越 你是定住在內在
內在已經快樂了 已經在喜悅中
你要怎麼讓這個人生氣 非常難
你要如何讓他不快樂 他只會擁抱你 祝福你
希望你可以從你的狀態走出來
可是當你卡住在自己的議題裡
你都是在反應中 不快樂中 抱怨中
不正確的事情 會在這個世界發生
可是當你有進化 你的反應不會來自於負面能量
你的反應就是正面的
情緒在 可是它只是在
因為它有作用
可是一般人的情緒 是純粹來自於自我
當你平靜下了 當你找回自己 那個內在圓滿狀態
別人要怎麼搞 你就是碰觸不了的
你只會同理他的狀態 對他慈悲
柔軟地 帶他來看到更正確的道路
當你被你自己的議題掌控
你無法脫離情緒的起伏
好事情發生 你才快樂
不好事情發生 你就降落
你是被外在控制
你的快樂是有條件的 你的平靜是有條件的
你的自由是有條件的
你的快樂都掌控在別人的手上
這個就是一個被綁住的狀態
現在你在找回自己 你在贏回自己
超越起伏的你 是誰
你不是這些現象 這些搖擺不定的狀態
情緒的起伏 雜念的混亂
你就是它們底下 這非常平靜 非常寧靜的本我
那個純粹本性
所以你們在轉移你們的認同
當沒有喚醒真我 你只是這些起伏
當喚醒本我的時候 你比這些起伏還要深
所以你不會被它們幹擾
可是當你只是這些起伏
因為你沒有一個喚醒的本我
你會一直被拉扯 你會一直處在反應中
你會容易被刺激 容易不快樂 容易被挑戰
你是被你自己的現象掌控
可是你的自我 你的頭腦 會說服你
在任何情況底下你是對的
那也許你是對
但是你是用什麼心態來處理每個事情
只有這個 可以真正的代表 你真正的狀態
任何人可以表現快樂 表現善良體貼
當你對他好
可是當你對他不好 然後你看到他的反應
你才會知道 這個人的層次
沒有比這個複雜
你要解脫 你要贏回你的力量 你要負起責任
所有事情在發生在生命中
所有內在反應
如果你能夠接受 你對一切的反應
是你自己的責任 是你自己的決定
一件非常負面的事情可以發生
可是一百人裡面都會有不同的反應
一個人可以為一個災難
完全被破壞 完全降落 成為憂鬱 放棄的
另外可以因為這個災難 決定要提升自己超越它
要有新的開始 力量要出來
要穿越什麼界線 才有辦法懂它為什麼要發生
會從那個災難身上發現 有學習
因為它的發生 有提升
一樣的事情 不一樣的反應
你的反應不是任何外在來決定的
除非 你是允許你自己被外在掌控
你的自由 是自己的事情
你的解脫 是自己的事情
從來沒有任何人在掌控
無論誰在對待你怎麼樣
負面的事情只會發生 因為它在引發出你負面的能量
然後當負面的事情發生
你沒有被引發的 你沒有被刺激的
你就知道你超越了 你就終於懂了
你就終於懂 怎麼包容對方
幫助對方 祝福對方 接納對方
在這個空間 我們在提升覺醒沒有錯
可是如果你的人性層面沒有改
你的提升是空虛的
你會在那個更高的狀態 可是內在深處只是謊言
只是沒有看到自己
真正修行 就是要對自己全然負起責任
如果你能夠接受
不旦你對ㄧ切的反應 是你自己的事情
你自己的責任 你自己的決定
而是所有發生的事情 在你生命中
也就是在特別針對你的意識 它才會發生
每一個存在的東西 只會存在 因為有需要
因為它有存在的意義
沒有東西需要發生 除非它需要教導你
推動你到下一個層次
每個事情 是一個課題
每一個人 你遇見的人 也就是一個課題
你有沒有辦法圓滿每一秒每一刻
跟每一個人 跟每一個事情
意識要提升 可是你的人格也是要提升
修行的人 真正在修的 沒有謊言
他就是真實的
在他的穀底裡 最黑暗的內在
他要看到 他要面對
他不會追求光 因為要逃離他的痛 他的黑暗
他會好好地對待他的黑暗
好好地面對 好好的穿越
所以他的提升是真實的 而不是一個逃避
他不會利用修行的道路 逃避他內在的問題
他不會因為在受苦 才在走靈性道路
才會追求一個超越的世界 或是一個超越的狀態
他是因為 他把做人這件事情做得非常好
然後他準備好提升了
因為他已經圓滿這些基礎層次了
修行 要來自於一個正面的意圖
只有每一位自己知道 他修行的原因
可是如果你修行是為了逃
你就只會創造出來一個二元性狀態
你只會創造出一個二元性狀態
內在部分是光明的 內在部分是黑暗的
黑暗 光明 雙方可以處在內在
可是我們如何對待它們 這個是重點
如果我們可以平靜地對待我們內在每一個現象
如果我們可以真正地看見自己 然後接納自己每一個部分
我們不會看到問題在別人的身上
這個不滿的能量不會出來
可是當你對你自己不滿 你的不滿就會一直出來
你可以對任何東西不滿 然後這個不滿 不會停
因為本身就是不快樂
不快樂的狀態 可以投射在最美麗的環境的身上
可以投射在神的身上
甚至於神 可以被抹黑
因為 內在太痛
可是如果你內在是光明的
你會接觸魔鬼的手 祝福它 祝福它好
在這裡 不旦修出來一個覺醒的狀態 一個超越的狀態
修你內在的人 成為乾淨真實
每一個發生的事情只有在幫助你
你醒了 你就懂
對你最糟糕的那一位
你醒了 你只會懂 他只是全然來幫助你
超越你自己的界線 看到你自己的負面
一切 是一個進化的機會
只要你有醒來 足夠 看到
沒有看到 維持沉睡
不好的事情都是別人的問題
醒的時候 不好的事情全然是自己的問題
你沒有這個基本的責任在生命中
其實 你無法真正解脫
然後 如果你解脫
一個非常奇妙的事情會發生
你會在一個解脫狀態 可是你還是會憂鬱
你會不懂 為什麼你解脫了 可是還是那麼痛苦
你會在一個超越自我的狀態
你可以體驗源頭與神 你可以成為你的大我
可是內在深處 還是有痛苦
你會搞不清楚
你要真正地了悟 然後這個了悟要成為全面性
你不能讓任何內在的黑暗 被忽略
每一個部分是重要
只要你看到任何品質 在任何人身上 是你不喜歡
那個 純粹是因為你有一模一樣的品質
可是你沒有看見
你看到的時候 你就破壞你自己的幻象
你就開始 在喚醒
任何負面的意念 任何批評的思想 對任何人
要看到 你只有看到 你的錯 在他們的身上
你還沒有看到 他們就是你
你是如何對待你自己 你會用那個方式對待他們
因為沒有看到自己
你看到他們 你不知道你在看到自己
可是你如何對待自己 你會用那個嚴厲的方式對待他們
可是你無意識不知道
等到你覺醒 你會發現 你所有批評的
都是你自己的部分
你會感覺很對不起 因為他們本身是在幫助你
在他們自己的無意識底下 他們在幫助你
你醒了你就知道 你醒了 你只會感恩
對你最糟糕的人 你醒了 你只會看到
他們是你前世的親人
願意扮演這個角色 這一世 幫助你
你維持沉睡 你的世界就是維持分裂
欺負你的人 就會永遠成為不好的人
那你會永遠保持痛苦 維持痛苦
因為你看不見這個真相
你要修 你要負起全然責任
除非 你可以看到每一個人的光明
然後當他在他最糟糕的狀態
你還是可以看到他的好 你還是可以看到他的潛能
你還是可以看到他的神性 雖然目前是潛伏的
當你可以看到 在最黑暗 人的身上那個光
那個是因為 你有看到你自己的光 在你內在底部的黑暗
在你內在底部 你看不到你的好
就無法看到別人的好 在他們內在底部
你只會成為孤單 因為你跟你自己分離
你的內在合一了 不管你看任何方向
都是好人 在幫助你的人
你的世界是豐盛的 因為到處都是老師
在引導你 超越你的界線
發現什麼是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慈悲 無條件的接納
那個意思就是
你遇到的人 無法符合你對愛的條件
他呈現的樣子 是沒有值得被愛
因為太糟糕了 實在是太糟糕
可是你還能愛他
你沒有在認同他 可是你能愛他 你能包容他
這個就是愛
當你的心維持不滿 不爽 不快樂
因為某一些什麼有發生
你就知道 那個事情是必要發生的
否則你會看不到你的盲點
變成你需要事情的發生
你的負面才有辦法被引發
因為你沒有事先察覺到 把它處理掉
這裡 修你的意識 修你的心 修你的人
每個問題 是自己的問題
只要任何問題 你跟那個對方在分享責任
你只有在慢下來你的進化
除非你負起百分之百責任 對於每一個發生
完全跟你無關的事情 也是你的責任
你就真正能夠 幫到自己 跟幫到這個世界
當你的我 是超越個人
當你看到對方 可是你沒有跟他分開
你是跟他在一起 你是對他像親人
你關心他 像你關心你的家人
你就是在踏上 合一的道路
你在超越分辯性
愛 不是只是一個個體狀態
要散發愛 要懂它
然後要懂 什麼是沒有條件的愛
對每個事情 負起全然責任
你就會贏回你的力量
因為如果你的快樂你的自由 是自己的事情
你就有力量 全力處理它
可是如果你的不快樂是別人創造的
你的快樂在他的手上
所以等於你是不必要地 讓他掌控你內在的狀態
你的解脫是自己的事情
你不需要任何人同意你
任何人認同你 肯定你 愛你 對你道歉
懺悔他對你的事情
全部都不需要
那個都是人間的遊戲
你 在自己的手上
有全部的能力 可以現在解脫
你不需要靠任何的因素
可是你必須負起全然的責任
負起全然責任的人 會走最直接的路
他會優先解脫
而且他解脫的時候 他不會處在一個分離狀態
他不會處在一個解脫與痛苦的狀態
他的解脫 就是解脫
所有的真實都被知道
你是透明的 你的狀態是透明的
如果你足夠勇敢
你允許生命每個部分 碰觸你內在每個部分
每個外在衝突 每個問題
你只有在允許它 觸碰你的內在 進化你
你是完全臣服的 你是全然臣服的
無論什麼發生 你是臣服的
你沒有在問 你沒有在想 誰錯哪裡錯
你只有在想 我哪裡沒有做到
你缺乏的 也就是你沒有給予的
當你得不到某些你想要的從別人的身上
請你培養出來你內在
當你有辦法可以付出 你得不到某些你想要的從他的身上
不要一直要
放下
學習怎麼圓滿自己 然後付出
碰觸心 與它連接
真正的認識什麼是修行
它不是個更高狀態而已
它是你內在的真實 你內在的勇氣
面對你的穀底 面對你的範圍
面對你自己的不滿 在自己的身上
然後把每一個點 轉換成你能接納的
然後把那個接納 帶給你遇見的每一位
而不是你的不滿 你的批評
要修 徹底地修
你的反應對一切
是因爲你的自己的狀態 自己的議題
負起責任 你就會解脫
親愛的大家
最痛苦的人 只有在抱怨
他們會持續不斷受苦 他們會走不出來
脫離所有的責怪 所有的抱怨 所有的批評
只有看到需要轉換的內在每一個部分 就夠了
你內在圓滿 你就會愛每一個人
無論他們多麼不完美
你只是一份愛 你無法停下這個流動
因為愛太大
你會不敢相信
最糟糕的人 對你最 最糟糕的
你會疼愛他
你還是會用正確方式把這錯誤儘量調整
可是你會用愛帶領整個過程 不會帶著情緒
心 不能小器
它要包容每一位
它不是在針對某一些對你好的人
大家都可以進來
打開的心 有愛的心 不是挑選的心
只要來到你面前 你的反應是全然愛 只有這樣子
吸氣 讓你的心打開
超越原來的界線 包容更多
你無法接納的 誰 什麼
學習包容
可是如果你太硬 充許你自己融化
請神幫助你融化你的硬殻
僵硬的我
碰觸你的心 呼喚它 超越它的界線
求求它的硬殼 軟掉
求求自己 學習更大範圍的愛
讓心 帶領修行 你就不會偏掉
腳步放慢 每一秒 每一刻
敏銳的覺知
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