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識的練習中
當自我從意識本我往後臣服
它同時就會開始喚醒它的能量
喚醒的過程中
自我要學習如何集中
如何涵容能量
It means to content the energy
to embody the energy
這就是涵容
集中的能量要涵容它
不要讓它散掉
不要讓喚醒的能量分散掉
喚醒後就集中、涵容它
當意識本我
足夠醒、足夠能量、足夠穩定
能量也就是在保持它自己
能量會自然的溢出
如同水滿則溢的原理
ㄧ樣的,當意識本我充滿了
能量自然會擴展
超越它的範圍
進入一個更廣泛的空間
也就是腦海
所以,在腦海中
自我讓這個能量完全被喚醒
能量與光一樣
讓這個能量充滿腦海
維持穩定沒有什麼起伏
這是能量在保持它自己
在腦海的空間
自我ㄧ樣在涵容這個能量
透過涵容,它不會分散掉
時間到了
腦海的能量也會開始滿出來
那個時候
自我就繼續擴展
超越腦海這個空間
然後,開始喚醒
更廣泛的自己
這時自我所看到的一切
會發現也是自己
之前都區分為
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
可是,當自我的能量
意識的能量
個人的意識能量
也就是自我靈魂的意識
被完全喚醒
它會再一次擴展
進入存在
自我會越來越發現
存在也就是自己
自我的意識會開始
朝向超越所有的界限
同時,一直擴展
自我看得最遠的那處風景
意識會擴展到那裡
自我會突然感覺
它包含一切
此時自我進入
意識的大海
意識的海洋
這是一種極度無限的狀態
可是,即使在這個狀態裡
自我還是要學習
怎麼涵容它
如何包含它
在靈魂的體驗裡
所以,靈魂要先喚醒
它個人的意識
然後,靈魂要喚醒
它整體的意識
個人的意識被喚醒
靈魂就涵容它
當這個意識
自然而然滿出來
擴展、包含自我所看到的一切
再一次
靈魂會涵容整體的意識
從靈魂的角色在涵容
它宇宙的部份
如果自我已經
喚醒了意識本我
它是清楚明顯
有一個清楚的身份
ㄧ個比覺知本我
更根本的身份在
這個時候,自我的心情
會進入一個
更細微的臣服狀態
在這個狀態
也就是幾乎
完全放下了自我
因爲臣服太深
自我已經沒有辦法呼吸了
臣服都是經由一個
吐氣的動作
喚醒都是經由一個
吸氣的動作
當自我的意識本我足夠醒
已經在保持它自己
它的在的品質已經夠了
這時候
自我要開始臣服於這個能量
並且,能量不會散失
在覺知本我裡面
自我不斷地喚醒覺知
到一定在的層次
一定穩定的層次
然後,自我直接臣服於喚醒的在
因爲夠穩定,它不會分散掉
因爲進入一個更擴展的狀態
它會達到一個平衡
可是,如果自我的覺知
它的感覺是緊繃、不舒服、有壓力的
自我就知道
需要加入一個存在、臣服的能量
進去覺知的修行
要讓這個緊繃鬆開
透過吐氣
透過沉澱
透過一些擴展
歇息的能量
那個緊繃感就會散掉
可是,如果在覺知中
覺得緊繃
然後自我於臣服時
突然沒有能量了
這種情況就是
覺知沒有真正處在緊繃狀態
因為,從緊繃到鬆開
下一步是平衡而不是散掉
意思就是
自我的覺知的在,不夠在
然後,自我在覺知中
太用力於收縮注意力
所以,用力收縮的注意力
造成這個緊繃
在覺知中心
平衡在與不在的能量
也就是
平衡喚醒與臣服的能量
當自我進入
意識本我、本我的練習
是透過臣服它會被喚醒
因爲,臣服的動作
會讓能量散掉,也能喚醒能量
所以,它需要ㄧ點技巧
一方面
自我透過臣服在喚醒
另外一方面
自我在集中跟涵容喚醒的能量
所以,能量不會
被再進一步的臣服分散掉
簡單來說,意識本我的練習
就是從後腦臣服
同時深層地感受意識本我
感受包含喚醒的能量
當它變穩定,能量是喚醒的
包含、保持自己的能量
在足夠的喚醒層次上
這個能量會
自然開始擴展,進入全腦海
讓能量滿出來,充滿腦海
讓腦海的能量全部提昇
到一定的能量與光都充滿的層次
然後,再一次穩定
在充滿腦海的能量的過程
自我還是不斷地往後臣服
透過往後臣服
這個能量開始充滿全腦海
它穩定了,充滿腦海了
自我可以再一次允許它
繼續擴展、超越腦海的界線
開始在包含它所看到的一切
自我會越來越深入意識的海洋
進入一個
無限的意識池塘
在意識擴展的過程
自我的空間越來越少
真我的空間越來越多
自我越來越能夠
脫離頭腦的世界
自我已經進入
超越頭腦的意識
純粹意識當它成熟了
就會包含它看到的ㄧ切
內在與外在的界線會消失
自我是在意識海洋裡
可是,奇妙的點是
雖然,意識是擴展、無限的
內外在的分離也消失了
可是,自我的
個人的意識還是清楚
個人的靈魂還存在
只是,跟整體的大我合一了
所以,以ㄧ個角度而言
內在、外在沒有界線了
以另一個角度而言
個人的靈魂還是
保持它獨一無二的個體
雖然,它已經
與整體在意識層面合一了